掣肘难书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掣肘难书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吕氏春秋》,形容在别人做事时干扰和阻挠的行为。这个词汇的背后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宓子贱在治理亶父时,为了防止鲁君听信谗言,让自己无法按照自己的主张治理,他请求鲁君允许两名近吏随行。到达亶父后,宓子贱让这两名近吏记录当地官员的言行。然而,宓子贱却时常从旁摇动他们的胳膊,导致记录的字迹潦草,宓子贱因此发怒。这两名近吏感到困扰,最终选择离开。这个故事反映了宓子贱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鲁君表达自己的主张受到了阻碍。在现代,掣肘难书被用来比喻在他人行动时进行不必要的干扰和阻挠,使得事情难以顺利进行。这个成语强调了信任和放手让部下或他人有一定自主权的重要性,是关乎事情成败的关键环节。掣肘难书的原文出自《吕氏春秋》,具体故事情节如下:宓子贱担心鲁君听信谗言,使自己无法实施治理策略,因此请求两名近吏随行。到达亶父后,宓子贱让这两名近吏记录当地官员的言行。宓子贱却时常从旁摇动他们的胳膊,导致记录的字迹潦草,从而发怒。近吏感到困扰,最终选择离开,并向鲁君报告了这一情况。鲁君了解到情况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授权宓子贱独立处理亶父的事务。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掣肘难书的含义,还反映了古代治理中的信任与授权问题。宓子贱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试图解决自己在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最终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治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