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原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咬文嚼字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yǎo wén jiáo zì,意思是在词句上斟酌推敲,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这个成语出自元·无名氏《杀狗劝夫》。近义词包括字斟句酌、吹毛求疵、句斟字嚼,反义词则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同义词有咬文啮字。朱光潜在其作品中也对“咬文嚼字”进行了探讨,通过具体的文学例子来说明文字使用的精妙和重要性。例如,他提到《史记》中关于李广射虎的一段描述,原文中对“草中石”的描述,以及后来王若虚的修改版本,通过对比展示了原文在表达发现错误而惊讶、失望而放弃的情感上更为细腻和生动。此外,朱光潜还通过一个历史故事来说明一字之差可以改变整首诗的意境。明朝时,钱宰因为一首诗中的“嫌”字被皇帝改为“忧”,这一字的改动使得原本的抱怨变成了对朝廷的忠诚和勤勉,显示了文字使用的微妙和重要性。
版权声明:文章由 酷唯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kuweiw.com/answer/1125.html